河南商报记者 王春胜/摄
半个多世纪前的婚礼是啥样?那时的彩礼是啥行情?今年已经88岁高龄的曲永林笑着说,那时候根本没有婚礼、彩礼,两个人看对眼就行了。
就这样,曲永林和老伴儿于惠泉相守了63年,直到现在,曲永林每每在人群中谈笑,于惠泉还是会如少女般托腮倾听。
“11路”把新娘娶回家
1945年,曲永林被分到了山东淄博一兵工厂修武器,当时和于惠泉是同事。只是那时候两人并不认识,直到1949年,曲永林因表现优秀被派到山东工业干部学校学习,两人才相识。
后来,经媒人介绍,两人一见钟情,并于1952年春节结婚。当时,曲永林还在读书,两人相距十几公里。刚恋爱时,曲永林每周步行去看望于惠泉,风雨无阻。
“当时在哪儿办的婚礼?彩礼送的啥?”听到这,曲永林哈哈大笑,“没婚礼也没彩礼,就是两个人看对眼就在一起了。”
“婚车就是‘11路’!”曲永林笑道,“酒席还是和好朋友拼桌,为了省钱,两家一起办喜事,总共摆了6桌。”
结婚63年 他们很少红脸
没有彩礼、没有房、车,甚至没有一场像样的婚礼,即便如此,曲永林和于惠泉仍相濡以沫地相守了63年。
“他们俩太恩爱了,看了让人羡慕。”任砦社区的网格长说。
曲永林坦言,是妻子的不离不弃、理解支持才让他一路走得顺风顺水。1953年、1957年、1981年,曲永林先后从山东调往北京、从北京调往洛阳,又从洛阳调到郑州,于惠泉一路支持。
“1957年从北京调往洛阳,三女儿还不到1岁。”曲永林说,妻子毫无怨言,连夜打包行李背着孩子就跟随丈夫前往洛阳,“一家7口挤2间房,老伴儿都没埋怨过,没跟我红过脸。”
回忆往事,曲永林打开了话匣,一聊就是仨小时,在这三个小时里,于惠泉始终默默地陪在一旁,双手托腮望向老伴儿。 (线索提供:孔建萍)随州婚庆